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养成提前制定教案的习惯,通过教案的写作能够让自己的教育工作减轻负担,好文笔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初一幂的教案模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一幂的教案篇1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世界上古老的赵州桥、雕板印刷、唐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2.我们认识到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激发我们的民族自尊心。
学习重点:李春和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光耀千古的诗
学习难点:赵州桥结构的先进性;雕版印刷术的作用;对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的欣赏
二、自主学习
充分准备(找出重要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并牢固记忆)
(一)科??
1.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城最宏伟富丽的建筑是 。
2.赵州桥的设计者: ,它的地位是: ,比欧洲早 年。他的特点是: , , , 。
3.雕版印刷术: 朝印刷的《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 [来
的雕版印刷品。
(二)文学(诗歌):
1.诗歌的黄金时代是在 朝。
2.李白诗歌特点是: , , , ,称他为“ ”。
代表作品:《 》、《 》
3.杜甫诗歌特点是: , , 其诗被称为“ ”
代表作品:“ ”、“ ” 他被尊称为“ ”[来源:zxxk]
4.白居易诗歌特点是:提倡 , , 。
代表作品:《 》、《 》
( 三)医学
1.唐朝杰出的医学家是 ,他被尊称“ ”, 他的医学著作是《 》。
三、小组讨论,知识擂台(交流检查预习情况
四、课堂探究 (要求: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1.根据所学知识你能总结出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世界之最”吗?你认为怎样才能保持科技成就的领先地位?
五、学生回头看(根据情况有重点的看 书或背诵)
六、当堂训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唐代长安城最宏伟富丽的建筑是: ( )[
a.大雁塔 b.皇城 c.宫城 d.大明宫含元殿
2.唐朝时期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 )a.罗马 b.巴格达 c.长安 d.开罗
3.在我国民间有“沧州狮景州塔,赵州石桥大菩萨”的民谚,这里的“赵州石桥”是何时
修建的?( )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南宋
4 .赵州桥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是因为: ( )
a. 它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石拱桥 b.它是隋朝 杰出工匠李春修建的
c.它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d.它是唐朝杰出工匠李春修建的
5.如果让你设计一座仿照隋唐时期的建筑,你认为它应该具有哪些特点?( )[来源:学§科§网]
① 规模宏大 ②气魄雄浑 ③华美而不纤巧 ④整齐而不失呆板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下列哪项成 就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 )
a.曲辕犁 b.筒车 c.印刷术 d. 麻沸散
7.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年代是:( )
a. 西汉 b. 三国 c. 隋朝 d. 唐朝
8.古人云“棋琴书画诗酒茶”,可见自古以来“诗酒”就不分家,那么中国古代“自称臣是
酒中仙”的诗人是:( )
a.杜康 b. 李白 c.杜甫 d. 白居易
9.关于杜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②他的诗多反映复杂动荡的历史年代,因而被后人称为“诗史”。
③他最著名的诗篇就是“三吏”和《长恨歌》。
④由于他的创作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他为“诗圣”。
a.①②④ b. ①③ c.②④ d. ② ③
(二)读唐诗,品兴衰: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宝,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 《忆昔》杜甫
材料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春望》杜甫
请回答:①材料一与材料二各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景象?
②对比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指出杜甫生活的时代。
③通过两首唐诗,你认为诗歌创作的源头是什么?
七.学(教)后记
初一幂的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通过计算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地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
难点:在正确运算的基础上,适当地应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四则(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_______,再算_______,如有括号,就先算__________.同级运算按照从___往___的顺序依次计算。
2.有理数的运算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5—p66,预习过程中请注意:⑴不懂的地方要用红笔标记符号;⑵完成你力所能及的习题和课后作业。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课后作业
9.用符号“>”“
42+32________2×4×3;
(-3)2+12________2×ok3w_ads("s002");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同步练习
5、小亮的爸爸在一家合资企业工作,月工资2500元,按规定:其中800元是免税的,其余部分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部分又要分为两部分,并按不同税率纳税,即不超过500元的部分按5%的税率;超过500元不超过20__元的部分则按10%的税率,你能算出小亮的爸爸每月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初一幂的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意义,学会合并同类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分类思想。
3.情感目标:借助情感因素,营造亲切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和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难点:合并同类项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观察下面的图片,并将这些图片分类:
你是依据什么来进行分类的呢?
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了需要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
2、对下列水果进行分类:
(二)新知探究1:
1、对下列八个单项式进行分类:
a,6x2,5,cd,-1,2x2,4a,-2cd
这些被归为同一类的项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2、揭示同类项的概念。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另外,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初一幂的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学提问、探索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器面板上的按健名称和功能。
2、了解计算器的形状、款式、功能不同的基础上,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节约、环保等诸方面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计算器是如今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计算工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带的计算器,结合教学目标自学课本,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中认识计算器,学会基本操作方法,并在应用中感受到计算器带来的方便,体会到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带来的成功的快乐。
教具、学具准备:
1、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计算器。
2、教师的计算器,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去超市吗?我昨天也去了超市,并选购了好多东西,可是,要到付款的时候,我有点犹豫,我就带了1000元钱,也不知道够不够,这时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算一算)
师:怎么才能又准确又快地算也来呢,你想到了什么计算工具?(计算器)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计算器?它们有什么作用?
师: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器。
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
(1)师:你了解计算器吗?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板书:面板、显示器、键盘)
键盘里有哪些键?(板书: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
这个点是什么意思?(点出开机、关机、删除)
(2)请一生介绍自己的计算器(实物投影)
② 小组内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
③展示文曲星、商务通
(3)师:文曲星、商务通的主要功能不是计算,但它们也有计算功能,可以作为计算器来使用。
2、过渡指出:各种不同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象开机按?关机按?
3、学习计算器的操作
(1)师:大家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它吗?试试!准备好了吗?(请你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
(2)小黑板出示:
75+47= 24×7.6= 6.28-0.95=
(3)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这三题的。
(4)指名学生上演示(实物投影)
(5)问:6.28-0.95的操作有不一样的吗?
用新方法操作,学生齐操作。
(6)师:通过计算这三题,我们可以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
(7)小黑板出示:0.092÷1.15×25
问:计算这题, 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可以吗?
为什么?(因为这题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8)看谁算的最快,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演示
问:有没有不一样的?
三、结束:辨证看待计算器的使用。
初一幂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 举出例子并初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教学过程:
导入:先比较仙人掌和普通植物的不同,分析为什么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得出结论是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同时学生分析刺猬、变色龙、竹节虫,得出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
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
分析书本p19的资料,回答问题: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观察兔子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从而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生物为了适应不同环境其形态结构都有所改变。
生物除了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
过渡问题: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呢?生物本身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学生举出例子,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动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鼠妇疏松土壤,柳、杉树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帮助净化空气,人类大量得排除废气、废水使环境受到污染……)
讲解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1.提出问题: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2.作出假设:__地,草地,茂密的灌丛的空气湿度不一样.
3.制定计划:学校内测量__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__地指什么?灌丛指什么?)
4.填写p7空气湿度记录表.并画出曲线图.
5.注意:如果__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测量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水洼边吗?测量灌丛的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地上吗?
举例:曲线图的画法:
总结:前面一节课和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解答下面问题。
6、练习:
1)如果将生活在淡水中的鲫鱼放入海水中,不久就会死亡,这一现象说明( )
a.每种生物都是有寿命的
b.每种生物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
c.动、植物改变生活环境就会死亡
d.生物的生存环境很容易破坏
2)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
a.充分利用光能 b.减少阳光照射
c.适应低温 d.适应潮湿的环境
3)许多种鸟具有保护色,但也难免常被嗅觉发达的兽类所捕食,对此的解释为( )
a这些鸟不适应环境
b.被食的鸟是警惕性不高的
c.适应是绝对的
d.适应具有一定限度和相对性
7、讲解书本课后练习。
教学后记:
这节课不仅要讲理论课《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而且也要说明探究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原理和过程。 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这个知识点并不难,学生容易理解,但对于探究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在课堂上讲解这个实验过程和原理较费时,最后超出课时,学生也只是一知半解,特别是对于为什么要用__地、草地、灌丛三个环境来做这个实验,很多学生很难理解,还有对于探究实验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计划并不了解,所以我在其他班的课堂上采取了把实验过程,原理用一节课来讲述,因为探究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很陌生,只有一开始让学生理解了探究实验的方法,在以后的课堂上才能让他们自主探究,所以我觉得把实验课分为一个课时的课是有必要的。
教学反思:
应该安排学生实验前自己先体验实验过程,实验所需时间,这样让学生操作起来可以更容易掌握,自己也能了解到实验过程所遇到的问题。
初一幂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1)能力要求: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注意教学中涉及的理论、观点的讲解说明。如:改革是诸侯国所以强大的根本原因,要强化各诸侯国改革的内容、作用;诸侯争霸的作用,要强化辩证地看问题,既要认识事件的消极影响,又要认识事件的积极意义,使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分析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春秋争霸开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画出春秋争霸七国和战国七雄的方位示意图,形成春秋争霸七国和战国七雄的时空观。在教师的提示下,尽可能由学生分析概括出春秋霸主前后相继,战国七雄同时并存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4、重点:齐、晋称霸。
5、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板书设计]
一、春秋争霸:
1、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3、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
4、在公元前7世纪中期,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5、城濮大战:公元前7世纪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胜,楚败。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2、韩、赵、魏三分晋国,后来田氏建立齐国。
3、列举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结合图位置:最北是燕国;最南是楚国;最东是齐国;最西是秦国)
4、这个时期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5、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国战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我们生在山东,长在淄博,齐鲁大地,物产丰盈,人杰地灵。谁能说说看,为什么称山东称为齐鲁大地?齐国古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引出课题。
提问:东周从何时开始,它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为什么取名春秋战国?(明确春秋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
一、春秋争霸
(一)第一霸主齐桓公
出示史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
初一幂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③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研读赏析25小节。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②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冬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研读赏析
①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一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c.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拓展延伸:设计济南的导游词
②重点研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答案参考教参第104页)
体验反思
[提问]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拓展延伸
①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此题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济南的冬天一文为参照,介绍冬季的美景、设计行程。)
应先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与其有联系的几位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游览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介绍冬景。
布置作业
①写作练习:写故乡的冬天,抓住景物的特征。
②比较阅读:读郁达夫《故都的秋》。(比较在感情、写法、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