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笔范文 >活动方案

初中杠杆的教案8篇

教案是每学期开始老师们都要制定好的,教案是现在教师们都要擅长制定的一种文体,以下是好文笔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初中杠杆的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杠杆的教案8篇

初中杠杆的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认识杠杆;

(2) 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法点拨】

力臂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可以体会很深刻。例如教材中图12.4-5,可以把右边的钩码换成一个弹簧测力计,让测力计向不同方向用力拉,为了让杠杆平衡,看力的大小是否相同,想一想,为什么?

?达标自查】

1、如图12.4-1,是用一根木棒在撬石头,这根木棒的特点有:①木棒不易 ;②能在力f的作用下围绕着 旋转。我们就可以把这根木棒叫 。

2、在上题中,我们从o点作一条mn的垂线,这条垂线的长度就是力f的 。

mn这条直线就是力f的 。

3、下列物体中不能看成杠杆的是( )

a、筷子 b、火钳 c、剪刀 d、橡皮筋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如果分别用不同方向的三个力作用于杠杆的

a点,都能使图12.4-2所示的杠杆平衡,那么最小的力是 。

5、生活中的杠杆可以分成三类,一是省力杠杆,例如:二是 ,例如 ;三是等臂杠杆,例如 。(把钓鱼杆,跷跷板,瓶起子填在如字后的横线上)

6、如图12.4-3,图中轻质木棒ab可以看成一个杠杆,c点吊一重物,b点用绳子拉着,杠杆的支点是 点。请在图中标出动力f1,阻力f2,并画出它们的力臂l1、l2。如果木棒静止,,则等式:f1l1= 成立。

7、用一根细棉线把一段直铁丝吊起来,让铁丝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再将棉线右边的铁丝对折一下,铁丝还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吗?实际做做,然后回答:

①你看到的现象是:

②猜想可能的原因是:

③猜想的依据是:

8、用剪纸的剪刀剪一叠较厚的纸,是用剪刀的尖端容易剪断还是用剪刀的中部容易剪断,试试看,并和同学交流一下,讨论是什么原因?利用的物理知识是什么?

能力提高

9、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你一定注意了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吧!这样做对你填写书中表格中的哪几项数据有利,为什么?

10、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我们使用的杠杆两端有两个螺母,它们的作用是 。如果不要这两个螺母,请你设计一种装置,使它具有与螺母相同的作用,画出设计草图,加上必要的文字叙述。

1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红发现用2 个钩码可以平衡3个钩码。如图12.4-4,小红想,杠杆平衡,肯定不能光看动力和阻力,可能还与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有关。于是她反复做了几次实验,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动力x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x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老师看后,指出她的不足之处,可小红据理力争,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怎么可能有问题呢?老师为了让小红相信,拿来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测力计的挂钩挂在a点上,则.小红明白了。

①你能说说教老师是怎么做的吗?

②小红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自己得出的平衡条件等式两边各改了一字,就变成了正确的结论,想一想她是怎么改的?

12、能否用量称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一名同学的重?

需要的辅助器材:

应用的物理知识:

启发你这样创意的来源:

13、如图12.4-5,一个圆柱形质地均匀的桶重400n,直径1m,要把它推上一个高20cm的坎,此时这个桶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杠杆,它的支点是 ,o点为重心。如果要用最小的力把它推上坎,应如何使力,在图上把它画出来,并算一算,这个最小的力应是多少?

初中杠杆的教案篇2

(一)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抽水机模型、切纸用小铡刀、剪刀。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由学生阅读课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学习内容。

教师指出,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由学生阅读本节开头的大问号后的一段。并参阅图13、23、图13、24,图13、25说明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引出杠杆一节。

“板书:第十三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杠杆?

提问: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13、

2甲或出示事先画好图的小黑板讲解。给出杠杆的定义。

教师指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板书:

“1.什么是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

(1)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

板书:“2.名词术语:”

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或f动标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2或用f阻标出。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或l动标出。(简介力的作用线概念。)

教师说明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或l动。力臂常用虚线画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或l阻标出。

(2)以课本图13、2丙,抽水机的柄为例(出示小黑板,图中暂不画出两个力臂),结合演示抽水机柄模型,由一名学生在板图上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要求用直尺三角板规范画出。其他学生在各自笔记本上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讲评。如有不足之处予以纠正。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教师: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静止不转动或杠杆匀速转动。今天研究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不动的平衡。

(2)实验目的: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学生阅读课本中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的课文。并检查实验器材。

(4)提问:步骤1,为什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步骤2,为什么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要求学生答出: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从支点到动(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的长度,才可从杠杆上的刻度值直接读出。

提问:实验器材中一个钩码的质量是多少克?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

要求学生答出。

提问:课本记录实验数值的表格中力和力臂的单位是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是牛和厘米。教师指出,表中“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单位是牛·厘米,通常用牛·米表示。(用刻度尺量长度,不要求读出估计数值。)

(5)学生实验,实验数值记录在课本表中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完毕,整理好器材。

(6)总结:由多个小组报告,根据实验数值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数学表达式。

板书:“3.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上式的意义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例如用抽水机抽水时,加在抽水机手柄上的力是150牛,如果动力臂是60厘米,阻力臂5厘米,即动力臂是阻力臂的4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四分之一。由此可知抽水机的柄受到的阻力是600牛。

三、小结重点知识

(1)什么叫动力臂?什么叫阻力臂?

画出节后练习第3题各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杠杆的示意图,画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由四名学生分别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教师巡回指导,最后进行讲评。

各杠杆示意图如图1所示。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本节课之后练习1、2、3题

初中杠杆的教案篇3

教学内容

认识杠杆

授课时间

6月18日

教学目标

1、依据生活经验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概念,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

2、经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出结论;

3、会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分析及准备

重点:

1、平衡状态;

2、平衡状态的条件;

3、二力平衡条件及推导;

4、二力平衡条件应用。

难点:

1、平衡状态的条件的说明;

2、二力平衡条件的'推导。

本节课是力和运动关系的延伸及应用,应该是初中力学的一个核心环节,学好本节课可以加强对前面知识的理解,同时为以后的受力分析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分析出“物体受到力还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因是讲好本节课的关键,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

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

探究教学及实验教学,实验器材由学生准备

教学预设

1、讲解中,举例时仅探讨了静止情况,而未谈到匀速直线运动情况,需改正。

2、验证二力平衡条件实验,学生设计基本分两种情况:

(1)课本20页图8.2-2,但没有定滑轮;实验时受摩擦力影响大,经分析拿出课本方案更合理,但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

(2)设计成杠杆平衡条件的验证,尽管不合理,但要肯定学生的设计,对实验的设计分析需另案处理,不宜在本节课展开。

一、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

二、平衡状态的条件:f合=0

三、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

(2)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作业:

1、总结本节课知识;

2、动手动脑学物理。

1、提问: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2、提问: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内容在实际当中会不会存在?

3、提问:实际当中有无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并举例

4、讨论:物体受到了力为什么还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引导:物体之所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受到了平衡力作用的缘故。

6、讲解:平衡状态

7、提问:物体怎样才能处于平衡状态?

8、例证:平衡状态条件:f合=0

9、介绍:二力平衡

10、提问:二力平衡条件?

11、实验:验证二力平衡条件(学生分组实验,按自己设计验证二力平衡条件)

12、提问:二力平衡条件有什么应用?

13、延伸:受力分析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进行受力分析;

(3)确定物体运动状态;

(4)列方程求解

1、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2、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3、使学生理解平衡状态及其原因。

4、使学生初步理解平衡状态的条件。

5、在平衡状态的基础上理解二力平衡,使问题得到简化,再提出二力平衡条件,水到渠成。

6、使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7、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分析实验的能力。

7、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8、拓展学生视野,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二力平衡

一、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

二、平衡状态的条件:f合=0

三、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

(2)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评价及反思

教学目标基本完成,效果还算良好,但学生理解的深刻程度不够,须通过练习加强。

初中杠杆的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三种杠杆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三种杠杆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及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能根据三种杠杆的概念对常用的杠杆进行归类。

教学难点:

能正确画出杠杆示意图,找出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

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剪刀、钳子、瓶起子、镊子、指甲剪、天平、杠称、杠杆和支架、钩码、弹簧测力计、线。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什么是杠杆的一点两力两臂?

2、什么是杠杆的平衡条件?

3、请几位同学支黑板上画出事先画在黑板上的杠杆的示意图,在画完杠杆的示意图后,进行点评,巩固力臂的画法。

二、创设情境

对上述的杠杆从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进行归类,得出三种杠杆,这三种杠杆在应用各有哪些优缺点。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展示汇报

1、三种杠杆

⑴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画出各杠杆的力臂,根据三种杠杆的概念,并判断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

⑵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回答以下问题。

①省力和费力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②省距离和费距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①问中是指比较动力和阻力的大小。若动力比阻力小,则省力。反之,则费力。

引导学生说出①问中是指比较动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和阻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的大小。若动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比阻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小,则省距离。反之,则费距离。

⑶根据上述的分析推断一下,等臂杠杆的情况是怎样?

2、生活中的杠杆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并说明它们属于哪一类杠杆,如:

剪刀 瓶起子 筷子 镊子 钳子 钢笔写字 钓鱼杆 铡刀 指甲刀 起钉锤 天平

课堂作业

1、下列杠杆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费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

a、筷子 b、镊子 c、钳子 d、托盘天平 e、杆秤 f、瓶盖起子 g、钓鱼杆 h、道钉撬i、扫帚 、理发剪刀 、铁匠剪刀 l、羊角锤 m、火钳 n、船桨

2、在使用杠杆时,需要省力,就必须使用动力臂______阻力臂的杠杆;需要省距离,就必须使用动力臂______阻力臂的`杠杆;天平是一个_______杠杆。

典型例题

1、最大力臂问题、

例1、如图所示,要把球滚上台阶所用得力最小,画出所用的最小的力的方向及作用点。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力的变化、

例2、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竖直拉至水平过程中,力f(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先变大后变小

三、拓展提升

1、用撬棒撬起一石块,沿不同方向用力作用于撬棒,哪个力最小( )

a f1 b f2 c f3 d 都一样

2、如图所示,一根不均匀的木棒,用细绳悬挂起来,恰好平衡,若从悬挂处锯段,将木棒分成两段,则( )

a 粗端重 b 细端重 c 一样重 d 无法确定

3、用一杆秤称物体质量时,误用了一个较重的秤砣,称出的物体质量比实际值( )

a 偏大 b 偏小 c 一样重 d 无法确定

4、在下图中,要把石块用最小的力撬起来,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方向及其作用点、

5、请画出将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木块向右抬起时所需最小的力的示意图。

6、(选作)如图所示的杠杆在细绳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已知小球的质量是5g,放在距支点10c处,a点到支点的距离是10c,求细绳的拉力、( g=10n/g)

初中杠杆的教案篇5

教学目的:

知识要求:

1.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能力要求:

1.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物理结论的能力。

德育要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并能运用解决简单问题能力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示意图,且能正确找出各种器具的支点。

抽水机模型、瓶起子、镊子、扳手、羊角锤、天平等,跷跷板挂图,细线

探究性实验:杠杆平衡、杠杆和支架(不带刻度)、钩码若干、刻度尺

课型:

探究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看录像片或图片

看录像片:

(1)古代埃及人用杠杆搬动巨石修金字塔。

(2)游乐园里小朋友玩跷跷板。

(3)农村里从井里提水的压水机的杠杆。

(4)钓鱼。

(4)缝纫机的脚踏板。

师: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如钳子、板手、螺丝刀、瓶起子(出示实物)等。有些机械是复杂的,如车床、收割机等复杂机械由许多简单元件组成,其中象杠杆、滑轮等,初中我们主要研究杠杆、滑轮。

(二)新课教学:

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这说明杠杆能产生巨大的力。那什么是杠杆呢?

大家看这些装置有什么特点?

学生:有一个绕着转动的.固定点,一根绕着固定转动的硬棍。

撬棒撬石头的投影片。

1. 杠杆:

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师:杠杆是不是一定是直的?“硬棒”如何理解?

学生:看图理解。

师:“硬棒”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杠杆的结构及有关名词:

对照杠杆撬石头投影片讲杠杆结构。

这个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师:如果动力是阻力二倍,那么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

验证杠杆平衡条件(使用带有刻度支架)介绍实验目的方法。

杠杆的应用:

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引导学生阅读“科学世界”归纳杠杆的分类及各类杠杆的特点。

(1)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省力杠杆 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距离

(2)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费力杠杆 特点是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3)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等臂杠杆 特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请学生分别举例。

小结:

1. 本节课主要掌握动力等七个要素,能够熟练找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并能正确作图。

2. 能够用杠杆平衡条件解答简单问题。

初中杠杆的教案篇6

教学思路:

第一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然后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并通过作图来强化。再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只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然后由跷跷板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在实验过程中,再加入用弹簧测力计斜拉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设计思路:

引入新课时采用学生体验游戏的方法:

跷跷板游戏。

1、用板凳面或厚木板放在砖块上,作成简易的跷跷板,请一位同学站在跷跷板的一端,分别让体重差别很大的.两位同学先后站在另一端,比较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认识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同时让学生形成初步感受---力的大小是影响杠杆平衡的条件之??

2、让体重大的同学站在跷跷板一侧靠近支点的中间位置,让体重很小的同学站在跷跷板的另一侧最远端。发现体重大的同学被翘起来了。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杠杆,意识到杠杆的平衡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由此引出力臂的概念。同时为后面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作好铺垫。

在实验时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好本课的动力。

实验探究二:由跷跷板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在实验过程中,再加入用弹簧测力计斜拉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反思:

1.杠杆这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根据杠杆的五要素把生活中的杠杆模型和理想的理论模型结合起来,比如剪刀、夹菜的筷子、指甲剪等

2.这节还有一个重点也是难点:画支点和力臂,这里既牵扯到数学点到直线距离,有涉及到物理的力的作用点和力的示意图,学生感到非常困难。

3.画力臂并比较力臂大小是下面杠杆分类的基础,一定要多练并让学生过关。

初中杠杆的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杠杆平衡条件》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对使杠杆平衡的条件进行探究。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杠杆的相关知识,知道了什么是杠杆, 理解了杠杆的五个要素, 本节课将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杠 杆平衡条件。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复习什么是杠杆以及杠杆的五个要素。

(2)知道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4)能初步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小实验来体验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2)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猜想杠杆平衡的条件,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 和交流,自主实验并共同分析实验数据来获得结论,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初 步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学生通过尝试在分析数据并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分析 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探究激发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初步养 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踏实的学习习惯。

(2) 学生通过猜想、谈论、实践,逐步养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与人协作,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三、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四、难点: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五、教具仪器:

测力计、钩码、带有刻度的杠杆、铁架台等 。

六、教法:

采用科学探究实验的七个要素的探究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 师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总结反思实验。

七、教学过程

1.[引入 ]: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杠杆和支点, 我可以撬动地球。 ” [设疑 ]: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 ? 你认为这可能吗?杠杆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2、提出问题

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大家可以看到桌面上有一个跷跷板, 同学们小时候 都玩过跷跷板吗?那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能玩跷跷板吗?

现在我用一个大钩码表示大人和一个小钩码表示小孩,我先将小的钩 码放到跷跷板上,大家 可 以看到跷跷板的一端翘起了。那么我要怎样放这个 大的钩码,才能使得这个跷跷板平衡呢?有没有同学想要上来尝试一下? (请学生上讲台将跷跷板调平衡)

此时跷跷板处在平衡状态的, 那么什么是杠杆平衡呢? (当杠杆动力和阻 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时,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

根据我们所学习的杠杆定义的知识,同学们认为是不是可以把这个跷跷 板看作是杠杆呢?

(1) . 改变杠杆上钩码位置,观察是什么因素使杠 杆失去平衡呢?学生讨论回答。

(2) . 在杠杆一端增加一个钩码,观察是什么因素使杠杆失去平衡呢?学生讨论回答。通过这个小游戏,我们又可以杠杆平衡与那些因素有关? (动力f 1、阻力f 2、动力臂 l 1和阻力臂 l 3、猜想与假设

现在我想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动力f 1、阻力f 2、动力臂l 1和阻力臂l 2之间要满足什么关系,才能使杠杆平衡。

教师提问,学生的回答主要有:

f1+l 1=f2+l2f1-l 1=f2-l 2

f 1×l 2=f2×l 1

f 1/l1=l2等

我们得出了那么多猜想,同学们可以在实验中,自己得出结论,究竟 哪一个猜想才是正确的。

f1+l 1=f2+l2成立吗?f1-l 1=f2-l 2呢?单位不一样不能相加减,故排除;

4、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动力f 1、阻力f 2、动力臂l 1和阻力臂l 2)把这四个数据测出来,就可以得到他们之间的关系了是吗?测量 这些物理量我们需要那些器材呢?(弹簧秤、钩码、铁架台、杠杆) 怎样测量这些数据?(学生讨论后回答)

为什么要实验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黑板上两个杠杆的作图可知: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是便于读出力臂。

天平怎么调节平衡的?(左沉右调、右沉左调)那我们杠杆调节平衡螺 母和天平一样,左高向左调、右高向右调。

5、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好,现在我们已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了。我们现在统一把支点右 侧的钩码作用于杠杆上的力(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当作动力 f1,把支点 左侧的钩码作用于杠杆上的力当作阻力 f2。 接下来抽同学为代表做实验, 根据我提供的实验器材,操作并记录数据,并进行适当的纠正。

一组数据够吗? (多次实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老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完成实验后 请各组汇总实 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 。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收集几组数据与学生共同验证猜想

6现在请同学们对自己的实验数据表格进行分析,分析完以后选派一 名代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杠杆在平衡时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我们通过最初的猜想与假设,到自己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然后通过实验 与数据收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要使杠杆平衡,必需满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 1=f2×l 2)

7、评估

实验做完了,大家能从上面的实验中得到那些因素会造成误差吗? 杠杆是否真的在水平位置平衡了。不然,得出的数据都是不准确的。大 家反思一下刚才的实验,每个小组得出的数据准确吗?如果不够准确,是 不是由于没有严格按照步骤和要求来做呢?

8、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 阿基米德真的能撬动地球吗?

八、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初中杠杆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学准备】

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

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

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

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

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

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教师小结。

四、小杆秤的研究

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祥见教参p17~18)

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在称盘内放一个50克砝码,然后使杆秤平衡,在杆上刻下刻度,放2个……)

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重量)

五、课后思考题

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关于春的作文初中作文优质8篇

雨的作文200字初中作文8篇

我的父亲作文300字初中作文8篇

初中作文我的奶奶500字8篇

关于感恩的初中演讲稿8篇

我的老师作文600字初中作文8篇

我的初中语文老师作文600字8篇

春的作文300字初中作文推荐8篇

初中的你演讲稿最新8篇

初中600字以上的读后感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376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