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笔范文 >活动方案

我上小学音乐活动方案7篇

一个好的活动方案能够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制定活动方案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参与者的兴趣和需求,以下是好文笔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我上小学音乐活动方案7篇,供大家参考。

我上小学音乐活动方案7篇

我上小学音乐活动方案篇1

一、活动目的和意义

为了搭建展示学生才艺特长的平台和阳光精神面貌,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让学生亲近艺术,展现朝气的少年的健康形象,同时立足舞台向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发出邀请,使更多的学生与音乐交上朋友,特举办此次音乐会。

二、主题:“走进20xx”贺新年音乐会

三、地点:多媒体教室

四、参加人员:四年级全体同学及任课老师

五、活动时间:12月31日下午(如有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六、活动内容过程

1、选好主持人(两男两女,每班选一对组持人)。

2、每个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必须准备好节目,而且要保证有一定的质量。歌唱类可以是联唱、小组唱、大合唱、表演唱、器乐伴奏唱、歌伴舞等,舞蹈,相声,小品等。老师也会准备一个节目。

3、提前一周上报节目,主持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好节目串词并提前预演。

4、布置音乐会会场,每个班从卖废纸的'班费中拿出一部分钱买点零食,但要注意不要破坏教室卫生。

5、微机老师准备好音响设备

6、评出优秀演员,优秀节目,并且颁发奖品以示鼓励。

七、活动反思与总结

通过本次音乐会的举办,得到全体四年级老师的好评。也让所有的孩子有展示才艺的舞台,让孩子更自信、更有成就感。在本次音乐会中,表现突出的有:快乐组的歌伴舞《不想长大》演出诙谐幽默,柯佳的一首《只要妈妈露笑脸》唱出了好多孩子的心声,四(1)班的配乐朗诵《红旗颂》气势宏伟,缪露和缪霞两姐妹的舞蹈优美动人。等等。就是平常表现不够积极的学生,几天也能主动参与。当然,在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有学生不讲卫生,随地仍垃圾。主持人窜词衔接不好。我认为,只要我们平常注意养成教育,学生经过更多的锻炼,学生表现一定会更好的。期待下年的音乐会。

我上小学音乐活动方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了解一些过年的风俗习惯及待人接物的礼仪,感受和家人过春节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

2、能连贯、清楚的讲述一件过年趣事,会使用幸福、滑稽等常见形容词。

3、能用语言、绘画等方式创造性的表达所见所闻。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二、活动准备:

1、教学资源《春节习俗》、《压岁钱的传说》;教学挂图《压岁钱的传说》;喜庆的背景音乐,如《恭喜恭喜》。

2、有条件的可悬挂对鱼,装饰鞭炮等,增加春节气氛。

3、绘画纸,彩笔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活动室内悬挂的倒过来的“福”字或红色对鱼、装饰鞭炮等装饰,引发幼儿关于春节的回忆。

2、说趣事、画趣事,初步了解春节的'习俗,知道过年的传统做法。

(1)请幼儿找自己的好朋友,在活动室内找一处喜欢的地方,说说自己过年的趣事,并用绘画的方式把趣事画出来。

(2)请部分幼儿展示绘画作品,讲述过年趣事,教师注意幼儿说话的完整性,如果幼儿用到好的形容词,可以及时向全班小朋友推荐,大家一起学说。

(3)展示能够体现节日风俗的幼儿作品,如“福”字倒贴、年夜饭吃鱼、门上贴春联、放鞭炮等,请幼儿猜一猜,说一说这些习俗美好的寓意。播放教师教学资源《春节习俗》,了解中国传统习俗。

(4)播放背景音乐,如《恭喜恭喜》,请幼儿模仿相互串门去拜年,说吉祥喜庆的话,见面可以相互拱手致意。

3、讲述压岁钱的传说,让幼儿感受家人对孩子的关心。

(1)询问幼儿是否得到压岁钱,谁给的,什么时候给的,为什么给压岁钱。

(2)播放教师教学资源《压岁钱的传说》。

请幼儿说一说小妖“祟”摸了孩子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家人为什么整夜不睡。让幼儿知道压岁钱是家人为了让孩子平安沿袭下来的一种做法,代表了家人对孩子的爱。

(3)说一说自己该怎样使用包含家人爱心的压岁钱,让爱传递给更多的人。比如买喜欢吃的东西全家分享,家人过生日可以用压岁钱买礼物,如果别人有困难还可以用压岁钱来捐助。

活动延伸:

1、将幼儿的趣事绘画张贴在墙上,请幼儿欣赏,讲述能够看懂的图画,可以邀请作者讲述趣事。

2、请家长在元宵节前带幼儿逛灯会、赏花灯,并与幼儿一起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①第1-4页。

我上小学音乐活动方案篇3

教学内容:

1、复习演唱《我们的田野》

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教学目的: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小黑板、图画。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乐,学生击拍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略)。

三、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小黑板)

1=4

05|13|65|54|3。5|21|1—‖

要求以平稳的呼吸,优美的音色发音,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后半拍起唱为难点,发音时先弱后强。发音时,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圆润、响亮些。

2、视唱练习

1=4

0134|5—|567i|5—|5654|31|2265|1—‖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四、复习歌曲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一)复习曲谱

1、分析曲谱,指出容易唱错的地方,

如:第一乐句65|3。5|132|错唱成65|3。5|132|20|

第二乐句35|66。6|53|2—|20xx|错唱成35|66。6|53|2—|

第三乐句32|17|615|错唱成32|1。7|615|

最后12|33。3|333|25|1—|错唱成12|33。3|25|1—|

2、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谱1、5段、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二)复习歌词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壮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1、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2、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5)

3、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赏

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未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七、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养成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积极参与体验乐曲带给人们的不同的情绪。

我上小学音乐活动方案篇4

?鲁冰花》

教学内容:1、欣赏歌曲《鲁冰花》、《小白菜》

2、游戏跳格子

3、听辨音的高低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小白菜》,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旋律线条级进下行,每句落音依次下跌,形成带有哭泣性质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一个旧时农村中失去亲娘而受人虐待、孤苦无依的女孩悲凉凄苦的心情。

二、引导学生欣赏歌曲《鲁冰花》,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一部分旋律采用羽调式并下行,表现了女孩对家乡、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凄婉伤感的情绪。第二部分调式转为大调式,节奏活跃,给人带来明亮、温暖的感觉,这是对美好童年的回忆。但旋即音调跳跃动荡,情绪变得激动起来,表现了无奈的感慨与执著不渝的渴求。随着歌曲第一部分的再现,又使人深深地沉浸在魂牵梦萦的不尽思念之中

三、组织学生参与《跳格子》游戏,巩固四分休止符,训练思维的敏捷。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小白菜》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6、1、2、3、5、6六音进行练习)

4、复习《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指明学生演唱(其余学生评价)边听音乐边唱边表演

二、欣赏歌曲《鲁冰花》、《小白菜》

1、谈话:老师今天又带来两首歌曲《鲁冰花》、《小白菜》,请小朋友们听后说说这两首歌曲讲述的内容好似什么?(放录音后师生交流)

这两首歌曲的歌名都是两个主任翁的名字,一个叫《鲁冰花》,一个叫《小白菜》,这两首歌曲都是对妈妈的思念,但背景不一样,谁能分析一下?请大家再听一边。

2、复听这两首歌曲。(师生分析讨论两首歌曲的不同背景。)

这两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生:自由回答后,幻灯出示图片,让学生选择。

3、设问: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师生讨论演唱形式与这两首歌曲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4、再次复听,在轻声跟录音哼唱

三、游戏:跳格子

1、导入: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跳格子》,看哪个小朋友跳得最棒

2、讲游戏规则(教师边讲边示范)

格子中的“Х”是一个代号,可以是节奏,可以是任意唱名或模拟动物的叫声等等“0”代表休止符

3、方法:可以任意一个方向切入跳格子

a、教师执棒,学生跳格子试一次

b、学生执棒,分组比赛,看哪一组最准确

c、依次轮流,从不同方向进行跳格子。

我上小学音乐活动方案篇5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树立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特制定麻东中心小学音乐活动周方案。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将音乐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为学生提供展现个人才华技艺的机会,培养发展学生个性,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全校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办出具有特色的`音乐活动周。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28日~6月1日

三、人员安排

负责人:xx

成员:xx各班班主任

摄像:xx

宣传:xx(横幅2块、站牌2块)

四、器材

音响、电子琴、多功能收录机等

五、活动安排

1、5月28日启动仪式:宣布活动周开始。(负责人:xx)

2、5月28日~5月30日组织评选实施阶段:

(1)下午第三节课各班班主任组织开展唱红歌、儿歌活动,学生个人才艺展示(负责人:一、四xx,二、三吴天乐,五、六xx)。

(2)各班推选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参加校“十佳小才子(女)”的评选活动。同时上报校“十佳少先队员”候选人名单。(负责人:xx)

3、6月1日成果展示阶段:(负责人:xx、xx)

6月1日开展庆六一文艺汇演,表彰“十佳少先队员”、“十佳小才子(女)”并进行才艺展示。

六、活动总结

我上小学音乐活动方案篇6

为了丰富小学生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激发学生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我班举行一次班级音乐会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班级音乐会,引导学生了解认识音乐的内涵和本质,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艺术环境。让学生之间增强交流,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之间多交流合作,培养团结精神,刺激使其展现创新一面,提高教学效果。

二、地点:

班级教室。

三、参加人员:

全体学生,音乐教师,部分学生家长,部分学校领导。

四、活动过程:

1.准备工作:通知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征求意见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整合意见内容,组织部署,与音乐课代表和文艺委员撰写活动流程,分好小组,确定组长发动全员参与,自由报名,调整、确定节目单的活动时间和时长

2.筹备:在音乐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贯穿一些与表演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班级音乐会的意义和内涵。各组长组织排练,老师给予建议指导。

3.开展:在开始之前进行两到三次全体彩排,主持人和道具准备妥当,邀请一部分家长和学校领导进行观看。全情投入,力求圆满。

五、活动反思与总结:

通过此次班级音乐会活动,本班学生在活动中全心投入表演,在活动中展现了自我,重新认识了音乐的美好,提升了学生的艺术感悟和领悟,挖掘了学生的艺术潜力,调动了兴趣。作为老师也获得了一些成就感。

我上小学音乐活动方案篇7

教学内容:

一、歌曲《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

二、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

本课用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巴塘连北京》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初步了解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

2、培养学生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热爱少数民族音乐;

重点、难点: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区分;

教学过程:

一、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听完之后请你告诉我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面?演奏的乐队事中国民族乐队海狮西洋管弦乐队?演奏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

二、到底是什么喜讯从北京传出来呢?大家都是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在1976年又一个重大喜讯从那里传出来,人们听到了这个喜讯之后是怎样的一个心情呢?从音乐里我们可以听出,下面完整的欣赏一遍乐曲。

三、用手指来告诉每个段落的进入。

四、乐曲中哪段最有力,哪段最抒情?

五、跟着哼唱这两段旋律;

六、这里还有一首和北京相关的歌曲《巴塘连北京》,一起来学唱;

1、认真聆听歌曲范唱;

2、一起用2/4拍来指挥;

3、老师范唱中间比较难掌握的节奏;

4、学会歌曲之后加进几个藏族舞蹈的.简单动作,边唱边跳;

课堂小结:学生边唱边跳的能力有限,以后还要多进行这样的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迷人的火塘》欣赏《阿佤人民唱新歌》

教学目标:

一、简单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以及他们的音乐风格。

二、了解歌曲中切分节奏的变化。

重点、难点:歌曲中切分节奏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的国家,同学能说出多少个少数民族?

二、今天我们要学唱的这首歌曲你能从歌词里听出是哪个少数民族吗?x

三、聆听歌曲范唱;

四、你知道火塘在侗族同胞那里象征着什么吗?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围坐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的时光。这就是侗家的风俗。

1、老师范唱。

2、重点演唱第四乐句(即第7、第8小节),引出切分节奏;讲解书上xxx是什么节奏,请同学们把它和前面学过的节奏对比一下,他们之间有相似点吗?

3、唱歌词,老师可以在学生唱好了第一声部的时候,加入第二声部的演唱。

4、带领学生唱第二声部,尤其注意第二声部进入时的节奏,休止两拍,把能唱第二声部放在一组,剩下的同学唱第一声部,老师也带唱第二声部。

5、今天我们除了了解侗族的歌曲之外,还要去另外一个少数民族那里看看,听听。

6、聆听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在我国云南省居住着很多少数民族同胞,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有彝族、傣族等,在云南的西盟、沦源等地居住着另一个少数民族——佤族,他们世世代代在那里狩猎、耕耘,他们的音乐与他们的风俗一样古朴、粗犷;

7、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热情、欢快)

8、歌曲最后的江三木啰是佤族的语言,表示欢乐、友好的意思;

课后反思:同学们对少数民族了解甚少,还要扩大这方面的知识容量。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音乐国庆活动方案6篇

双12音乐活动方案8篇

双12音乐活动方案模板6篇

音乐开展活动方案5篇

我上中班了主题活动总结8篇

小学音乐个人总结6篇

小学心理活动活动方案7篇

小学音乐老师年度总结5篇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6篇

小学节约用水活动活动方案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143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