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可以借助同行的反馈,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计划,通过教案的设计,教师可以有效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好文笔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秋班会教案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秋班会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风俗。
2、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通过给月亮设计衣服,体验节日的快乐。
3、体验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一幅中秋节夜景图 四张月亮逐渐变圆的图片 蜡笔 35张月亮图样的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中秋节夜景图,让幼儿观察。
提问:图上有什么?你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二、向幼儿介绍中秋节。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我们中国人有个习惯,中秋节这一天,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一家人一边看月亮,一边吃月饼,也可以玩花灯、放焰火,一家人团团圆圆,真快乐,所以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又香又甜的月饼也被人们做成圆圆的,像月亮一样,"月饼"古代也被人们叫做"团圆饼",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了,水果丰收了,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
三、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四、你愿意为月亮姑娘设计一套合适的衣裳吗?教师讲解要领。
五、幼儿为月亮姑娘设计漂亮的衣服。(在已画好的月亮上,通过点、圆、线等形式进行装饰,并涂色)
六、教师巡回指导。
月亮姑娘做衣裳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 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像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做一件,重新量子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像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像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上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中秋班会教案篇2
一、活动:
中秋佳节话感恩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知道中秋节历史悠久,懂得“中秋月圆”的原因,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感受亲情,学会感恩。
3、学习中秋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准备:
搜集关于中秋节的有关资料布置活动场景
四、活动时间:
20__年9月17日第7节
五、活动地点:
五(1)班教室
六、活动组织:
贺健榕陈欣彦朱峻成李建朋
七、活动过程
(一)、了解来历,感受中秋节悠久历史
1、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关于中秋节的资料,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
2、学生交流中秋节来历。
3、小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民间传说很多,究竟哪个更准确,我们已无法证实了。但是,根据史书记载,唐朝初年,中秋节就成为固定的节日,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已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思考:每个月的农历十五都有圆月,为什么把中秋节放在每年的八月十五?为什么“月到中外明”呢?你的想法。
(二)交流中秋节的习俗
1、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2、月饼欣赏(课件出示)针对月饼的包装进行厉行节约。
(三)、联系自己,畅谈中秋感受:
1、过渡:中秋节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为什么常借中秋节月亮最圆时表
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愿望,人们又是怎样来庆祝中秋节的呢?带着这些问题,继续我们的交流。
2、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
将其中最深刻的印象呈现出来,说说我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学生一四人小组为单位。
(1)讲述对中秋节的印象,交流各自家中的过节方式。
(2)讨论: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才能体现对父母的一片孝心呢?
3、学生交流
①教师启发引导:爸爸、妈妈为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些什么?(赠送月饼,全家团聚。)
②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表达一份孝心。)
师:中秋节过得真有意义,令人难忘。
(四)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交流
(主持人: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把你知道的有关中秋节的诗句和大家交流一下)
八、活动小结: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正值秋分前后(太阳直射赤道),空气中水汽较少,透明度较好,月亮便显得特别明亮。又因为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可是还有多少外出打工的父母不能回家与你们团聚,你一定想用语言表达你队亲人的思念,请你给在远方的亲人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思念之情。
中秋班会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回忆我吃过的月饼,在月饼上画出图案。
2、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引起对中秋节活动的兴趣。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
材料:水彩笔、范例、纸环境;
幼儿在家尝过各种各样的月饼活动过程:
1、回忆讲述:我吃过的月饼是什么样的?月饼上有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幼儿、老师一起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图形上画出图形,可以是自由的,也可以是按规律排列的
3、幼儿练习,鼓励幼儿能大胆作画
4、展示讲评:我画的月饼
教学:
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了解了的许多习俗,更让幼儿学会了分享,提高了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小: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班会教案篇4
一、活动宗旨
引导和激励广阔中小学生更加深化地感受中华经典,激发爱国热忱,提高语言文化素养、书法实力、绘画实力、审美情趣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水平。
二、活动对象
全校学生
三、活动内容
1、诵读内容: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为的中华诵读诗文或中小学教材中出现及举荐的经典古诗词、传统意义的儒家文化经典和蒙学读物。内容要求显明,主动向上,突出古诗文的深厚内涵和文化韵味。以集体诵读为主。
2、手抄报及书法展示: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为的中华诵读诗文或中小学教材中出现及举荐的经典古诗词、传统意义的`儒家文化经典和蒙学读物。以手抄报及书法的形式表现。
四、活动支配
1、9月26日早读进行全校“我们的节日·中秋”经典诗文朗诵,要求语文老师课前打算好朗诵内容,并进班指导。黑板上书写。
2、9月26日大课间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经典诗文书法、手抄报展示活动。在北楼前实行,每班选出20幅书法作品,以及一到两幅手抄报作品,悬挂在打算好的区域,要求每个学生除了带好作品,还要带四个夹子。
3、本着全生参于的原则,要求每班每人书法作品,手抄报作品任选一项上交。
中秋班会教案篇5
一、活动目的:
xxx
二、活动时间:
xxxx年xx月xx日
三、活动准备:
苏轼的《水调歌头》 ok带、中秋灯谜、图画、月饼
四、活动地点:
八(7)班教室
五、活动过程:
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 、中秋节的由来
(1)老师:同学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4)、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
2 、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3 、学生介绍中秋节的习俗老师引: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
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1)、出示图片
(2)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
(3)有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4)学唱苏轼的《水调歌头》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你还知道哪些呢?
三、中秋佳节话月饼老师:学生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
(1)引出——吃月饼、送月饼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
(2)学生作品欣赏。
2 、举办月饼宴师:你吃的月饼是买的呢,还是别人送的?谁送的?
①送月饼:
②吃月饼(大家一起吃月饼,体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和团圆)
结束语:(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的时光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快乐,也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班会教案通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