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出色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清晰地呈现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以下是好文笔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6以内的加减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6以内的加减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继续学习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在书写的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老鼠买面包圈。
1、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4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5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
1、老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5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4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老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5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纸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5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活动反思:
要使幼儿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幼儿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6以内的加减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圆形积木比方形积木滚得快的现象。
2、培养对探索活动的兴趣,发展观察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1、每桌一小筐圆、方积木。
2、搭好一组斜板。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观察教师操作。
1、出示圆形和方形积木
教师以游戏口吻:圆圆和方方要来打滑梯了,请小朋友看好啊!
2、教师操作
(1)方方先滑梯
(2)圆圆再滑梯
谁滑的快呀?
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小朋友把你箩筐里的积木拿出来一个一个放在那边的滑梯上,
请它们滑滑梯,看看这些积木是不是滑得一样快?
三、讨论并提出下一步操作要求:
1、圆积木、方积木滑滑梯是不是滑得一样快?
2、这次举行个滑滑梯比赛,两块积木同时滑滑梯、看谁滑得快,
比赛完后讲给大家听好吗?
四、讨论
1、刚才你的积木滑滑梯比赛时,谁滑得快?
2、圆积木比方积木滚得快,也滑得快。
所以,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轮子多是圆圆的,这样就开得快了。
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每人选一样东西拿到下面的大滑滑梯上去滑吧。
6以内的加减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理解3的组成。
2、通过操作、实践、启发幼儿看图口述3的加、减法应用题。
3、培养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
4、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能熟练地口算3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
数字卡、硬纸片、挂图、3的加减法算式卡、宝藏。
活动过程
1、看图启发幼儿在“2”的基础山发现“3”的形成。
给“2”添“1”是3,3里面有3个“1”。
2、教师利用游戏,引导幼儿理解3的组成,并让幼儿观察游戏人数的变换来摆硬纸片。
3、教师和幼儿玩“凑数”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熟练3的组成。
4、教师出示挂图示范口述3的加减法应用题,让幼儿列出算式并学习看图口述3的加、减法应用题列算式。
5、游戏“寻找宝藏”学习计算3的加、减法算式。
(教师在藏宝的途中放着3的加减法算式,把全体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算对一题前进一步,哪组幼儿能最先算完找到宝藏,哪组获胜)。
1+2=3 2+1=3 3+0=3
3—1=2 3-2=1 3—0=3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刚刚从幼儿园来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一、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红旗”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6以内的加减教案篇4
一、口算竞赛,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首先我们进行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口算卡片,划线的题自己是怎样想的。)
60+30 50+8 16+3 30+40 13+5 18-6 80-20 12+5
2、激情导入:通过口算,老师发现大家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特别棒,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相信你们一定会表现得更出色。老师这儿有许多漂亮的标志,要奖励给大家呢!)
二、观察信息图,提出问题。
1、孩子们,全运会快到了, 学校号召大家进行绿色环保活动,来迎接全运会的到来。你们看,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2页,仔细观察,你发现了有关这些内容的哪些数学信息? (生答,师电脑出示:已经挂了26个牌子,还剩3个没挂。 已经浇了23棵花,还剩20棵没浇。)
2、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屏幕上的这些信息,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考考大家吗?(生答)
大家真会动脑筋,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孩子们,你想自己动手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吗?(电脑出示:“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一共要浇多少棵花?”若有生提出其它问题,如:减法问题,放入问题口袋中。)
三、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红点1(两位数加一位数)
1、找信息:那么,要解决 “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指生答,齐读)
2、列算式: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列出算式吗?大家同意吗?(板书26+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说师用磁性教具演示。)真会解决问题,谁能边说边演示一下?比一比,看谁听得最认真。那“一共要浇多少棵花?”谁能列出算式?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对表现好的同学及时进行奖励。)
3、算得数:
⑴大家真了不起,自己列出了算式。现在,你想知道“26+3”怎样计算吗?自己动脑想一想,借助你面前的小棒摆一摆,然后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长认真组织,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⑵组织全班研讨: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交流一下?(2、3个同学,边说边用教具演示,重点说明:26+3一式中,3为什么和6相加。)(师选择性板书,对表现好的同学及时进行奖励。)
4、灵活选择算法。
⑴练习:你们真聪明,用不同方法计算出了“26+3”。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口算几道题好吗?(出示:23+2= 51+8= 53+3= 62+7= )
⑵交流计算方法,指导灵活选择算法:23+2、53+3用数的方法比较简便,而51+8、62+7要先把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再加几个十,比较简便。
⑶小结:这位同学能够自己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在以后的计算中,我们要向他学习,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
(二)红点2(两位数加整十数)
孩子们,刚才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学具,自主探究,明白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大家有信心一鼓作气探究“23+20=”的口算方法吗?
1、先自己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或者用计数器拨一拨,然后同位交流一下自己的算法,看谁能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注意鼓励学生动手用学具摆一摆或在计数器上动手拨一拨计算过程。)
2、交流:谁想上台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边说边演示)大家同意吗?你能说说为什么先用“20+20”吗?(强调:20中的2表示两个十,所以要和23中的2个十相加) 。谁有不同算法? (根据学生回答择优板书计算方法。)
3、练习:大家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口算两道题,好吗?(电脑出示:35+60= 57+20= )
请听好要求,先自己口算,再同位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有困难的同位互相教一教。
4、指生交流方法。
(三)对比练习,抽取规律。
1、大家表现得太棒了!小猪欢欢看大家这么聪明,又给大家带来了几道题,你想开动小脑筋,挑战一下吗?(电脑)(你们可以口算,有困难也可以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21+6 5+42 21+60 50+42
2、指生说答案。
3、请大家仔细观察这4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若有困难,指导先竖看,再横看,重点让学生说计算方法。)
4、(对表现好的同学及时进行奖励。)真是个了不起的发现。谁再来说一说?。
5、小结:
刚才才我们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你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这个方法吗?(根据回答,板书:个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应用这条规律,我们可以在计算时做到又对又快,大家想试一试吗?
四、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拿出作业纸,自主选择作业纸上的题目进行练习,(作业兼顾各类学生,第1题口算题,第2题选做题。)一会儿我们要按书写质量和做题正确率进行评价。
2、对照屏幕同位互批,小组评价。
五、总结全课,反思体验
1、谈收获,评价自己表现。
同学们,一节课的时间就要结束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真棒,除了学会的知识,大家能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吗?引导学生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同位互助等方面评价自己表现。)
2、小结:评价得真好,老师真为有你们骄傲。孩子们,这节数学课结束了,可是保护环境的任务并没有结束。让我们携手,把祖国建设成美丽的绿色家园,来迎接全运会到来,好吗?
6以内的加减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7、6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7、6。
难点: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口算
11-814-913-815-9
11-917-912-8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6十()=128十()=13
5十()=117十()=14
9十()=166十()=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互动新授
1.探究“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
师:游戏园除了有卖各种各样小朋友喜欢的玩具,还有别致的景色呢。你看,这两个小朋友在鱼池边观察到了什么?
教师出示课本第14页例3图
学生汇报:有13条金鱼,黑金鱼有7条,红金鱼有几条?
有13条金鱼,红金鱼有6条,黑金鱼有几条?
师:怎样列式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
学生汇报:13-7、13-6。
师:该怎样计算,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2.练一练
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1题。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13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说说上下两题的关系。
2.完成课本第13页做一做的第3题。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3.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2题。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由学生独立完成。
4.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所题写的'算式,说说上下两个算式的联系。
四、课堂总结
师:观察今天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点明课题:今天我们所学的是十几减7、6。
师:计算十几减7、6,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汇报。
6以内的加减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评析:设置一个帮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让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评析:通过题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同时体会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评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8加几得数的规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
2.电脑出示7加儿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评析: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总评:本课的教学,没有严谨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反复的、规范化的算理语言的训练。教师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
6以内的加减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重点难点
熟练10以内的加减法。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19竹编成一组密码:4-3,7-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5+2-3,5-2-2,1+5+3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雨巷教案教案7篇